到放射科照个片,有时几分钟就拿到了,有时却要20-30分钟;做个CT、磁共振(MRI)基本上都要1小时左右,有时几个小时都拿不到报告,放射科医生是不是在上班期间“摸鱼”呢?
相信很多不知道放射科报告工作流程的患者朋友们会有这种想法。如果你真有这种想法,那就”冤枉”放射科医生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放射科的检查报告流程。
当患者到放射科窗口完成检查登记后,信息就会自动传到相应的检查设备上,这样放射技师就可以核对患者的信息以及检查部位等等,做好准备后就可以做检查了,检查完成后,图像会自动上传到放射科诊断医师的工作站,这只是完成了**步。
放射科诊断医师会核对图像的各种信息,确保是患者本人的图像、检查部位正确等等,然后开始仔细阅片、察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一般来说DR摄片如果只有一两个部位又没有什么复杂问题的话,需要的时间就会较短,很快就可以写出报告。
诊断医师写出报告只是**步,我院是二级综合医院,是严格按照二级以上医院影像诊断报告二级审核制度,来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什么是二级审核制度呢?即由影像诊断医师出具初诊报告,然后再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上级医师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上传、保存档案、打印签发报告,这时报告才能算完成。看起来是不是很繁琐呢?每一份诊断报告结论的正确与否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诊疗结果,所以必须要做到严谨认真。
了解了这些,有人就会问:那每个相同的检查是不是可以规定一样的时间拿到报告呢?答案是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有以下原因:
一、每个患者的疾病不一样,检查部位和方法就不一样,检查的部位也有多有少,需要阅片的时间就会不同。
二、CT和磁共振检查就像把东西切成片一样,把人体“变成很薄的一片一片的图像”,这样医生就能看到里面的病变;一个检查部位CT、MRI可能就会有几十上百张图像,诊断医生需要一张一张图像的去阅读,仔细寻找有没有病变,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审核的上级医师也得重复一遍一张一张图像的去认真看,这样算下来时间是不是变更多了呢?
这些都还是针对一般情况,有的一个病人有好几个检查部位,尤其是外伤、车祸病人,全身多处受伤,需要看薄层图像,一个病人往往都是1、2千辐图像,多的好几千张图,就算每张图像只看一秒钟,一个病人的图像看完也得半小时至1小时以上,你说这种情况诊断医生能快得起来吗?
诊断医师一般都会先浏览一遍片子,发现有急、危、重症的情况,都会先通知临床医生先处置、抢救,然后再仔细寻找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并认真仔细书写报告,我们有完善的危急值处置流程,所以不用当心急危重症病人会因此担误时间。
冠状动脉CT造影(冠脉CTA)
一、特殊检查:如冠状动脉CTA、头颈动脉CTA等等,需要重建血管然后再来仔细查看有无异常,往往比其他检查需要更多的时间。
头颈部血管CT造影(头颈CTA)
二、在书写报告时,有时会遇到疑难病例,这时往往需要仔细查找影像表现的各种蛛丝马迹,以及查看患者的相关检查资料和临床病史,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出正确诊断、鉴别;还不能明确的,还会提出科内讨论、会诊等等;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出具*终报告的时间会更久。
表面上看照了一个片、做了个CT或MRI,很快就检查完了,实际上后续的诊断工作其实很多、很繁琐,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诊断报告。所以在患者等待报告的时间里,我们的放射科医生不是在“摸鱼”,而是正在认真、仔细的看片呢,如果时间有点久,那么一定要有耐心等待,有时不是越快越好哦。